池州市交通运输局
崛起的芜湖港 (2008-06-08)
浏览次数: 作者:chzmsa  发布时间:2008-06-08
     1996年以来,被誉为“长江明珠”的芜湖港在孙新华先生领导下,依靠大理念,提升企业精神力;依靠大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依靠大战略,提高市场辐射力。企业一年一大步、连续13年盈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从生产萧条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的不景气港口跨越到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安徽外贸主枢纽港、集装箱全国大港;从传统装卸、仓储、中转服务跨越到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业投资、信息服务等;从经济效益在低谷中徘徊的亏损大户跨越到资本市场;从管理混乱跨越到文化管理;从制度缺失、规章缺乏跨越到制定并领先行业标准……近13年来,一个个奇迹在芜湖港诞生。芜湖港正以别样的魅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崛起!

                  开拓篇:依靠大理念,与时俱进天地宽

  芜湖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结合部,担负着安徽四矿及山西、河南煤矿煤炭至长江中下游电厂中转任务,以及芜湖及经济腹地货物中转任务。13年前的芜湖港,煤炭、外贸这两大主业实际中转量分别只有中转能力的四分之一,生产陷入萧条之中。面对这种窘境,孙新华迅速完成了从公安干部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在钻研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他一面扎进基层和生产现场,一面走访客户和货主。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缜密思考,孙新华毅然提出他的煤炭和外贸中转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和工作策略、工作目标。同时,他的“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使美好的蓝图、至高的目标得以一步一步变为现实。这无疑给萧条的生产注入了强心剂。13年的生产经营实践雄辩地证明,这些最早涉及物流的经营理念既是科学的,更是超前的;既是统揽全局的,更是操作性很强的。13年后的今天,港口规模、中转能力不仅翻了几番,实际中转量逐年以较大比例增长。以两大类货种为例:煤炭——从1993年的153万吨逐年递增到如今的近1000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0%。外贸量——近13年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递增,集装箱量——近13年平均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自前年一举跨入全国集装箱大港行列!今年1-4月份,港口完成装卸自然吨518.58万吨,货物吞吐量517.27万吨,到煤量309.07万吨,外贸量51.54万吨,集装箱48786TEU。同比分别增长8.49%、6.87%、19.71%、10.77%和3.53%,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尤其是港口主业煤运生产一直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已连续两个月创历史新高。
  “市场不同情弱者,也不相信眼泪,”孙新华分析市场时,语重心长地告诫班子成员和广大员工:“市场只钟情有心人!”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走向,制定一系列适应市场的工作方针和规章制度,即“一切为了市场、为了一切市场、为了市场一切。”他善于运用辨证统一思想贯穿生产经营理念,这得益于他牢固的哲学思想根基和深厚的市场洞察能力。就煤炭中转而言,他一再强调这样的战略指导思想:“向两头延伸,抓中间环节。” 所谓“向两头延伸”,是指一方面向货主和用户单位延伸,不断开辟和扩大煤运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向煤矿延伸,做好煤炭中转运输的源头矿发工作。抓“中间环节”是指必须紧扣铁路运输这一关键环节,包括强化港口“内功”,确保煤运生产的顺畅。他以物流的理念,诠释地更为具体,即:“我们要扮演好双重角色。对电厂、燃料和石化企业,我们要当好燃料采购处处长;对煤矿,我们要当好供销处处长。同时,我们做好铁路方面的工作,使物流链上、下游之间顺畅快捷。”这看似简单的“两头延伸”理论,却使芜湖港从一个粗犷经营的货物中转集散地,发展成了具备接卸、仓储、配送、加工、信息处理、市场交易及产品展示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在外贸和集装箱中转运输中,他提出了“大市场、大外贸、大货主、大联合、大通关”工作原则。这“五大”原则是建立在具体的服务、经营的手段、工作的策略等“小”处上。譬如,对揽货而言,既抓既有货源又抓开辟货源,既抓进口货源又抓出口货源,既抓集装箱货源又抓零碎散货源,既抓兑现货源又抓调查货源,既抓周边货源又抓腹地货源。这些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原则和工作目标,无不包容着雄辩的哲学思想,无不折射出港口企业文化的绚丽光彩和丰厚底蕴。尤其是,在经营上,孙新华把“诚信为人”的理念根植于员工的心里,将“诚信服务”理念渗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在他推动下,港口在长江全线率先推出船板交货、24小时承诺服务制和煤运全程“星级”服务,靠信誉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打造了极具竞争力的港口品牌。在发展生产上,他还要求全港各单位既要从实际出发狠抓落实,同时又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尤其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市场的变化,切实把握市场变化规律。为此,他要求各生产单位和广大员工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广大员工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生产突飞猛进也就顺理成章了。

                    奋进篇:依靠大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对此,孙新华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一流的企业不仅能够制定标准,更能够持之以恒地执行和完善标准。”他先后主持编辑出版了220多万字的《芜湖港企业标准》和800多万字的《芜湖港管理制度汇编》,并通过国家评审验收。全港上下已形成按制度、按标准工作的良好氛围。“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孙新华常说:“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他强调要结合实际推进企业进步,超前制定工作目标,将芜湖港1998年定为“管理年”、1999年为“建制年”、2000年为“全面创新年”、2001年为“全面改制年”、2002年为“标准化年”、2003年为“创新增效年”、2004年为“科学诚信发展年”、2005年为“铸造企业文化年”、2006年“企业文化年”、2007年“企业文化管理年”、2008年“品牌、战略管理年”。“年年有目标、年年要发展、年年都进步”,成为芜湖港人共同的追求和向往。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导向和凝聚作用、规范和激励作用、辐射和协调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孙新华常说,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建立起成功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促进企业大发展。其关键在于规划起点要高、覆盖范围广、宣贯力度大。作为芜湖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孙新华带领港口广大员工走过了从人治到法治再到文治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彻底解放思想,切实转变经营观念,到不断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和发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市场和生产需要的经营战略、经营方针和经营原则;从以创新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到以传统的“儒、道、禅”的哲学思想,以及现代管理理念,促进各项管理制度上升为企业文化、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文化兴企”之路。
  芜湖港的企业文化既有精神格言,又有行为规范,既有价值理念,又有企业故事。一是奉行行为文化。孙新华提出“三层面理论”(高层面吃智慧饭、中层面吃技能饭、一般层面吃劳动力饭)。三个层面都有标准,高层面要成为行业的领头人;中层面要成为专家型干部;员工层要当好岗位的主人,要成为“螺丝钉”; “三心”(高层面有事业心、中层面有上进心、一般层面有责任心)凝聚理论,“三讲”(讲感情、讲诚信、讲效益)工作方针;“两超”(超前性思维、超常规工作)精神,形成了和谐的企业内外部关系,创造出最佳的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二是奉行经营文化。经营文化是“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服务社会、有利于投资者利益、有利企业全面进步)和“向两头延伸、抓中间环节”、“港口传统经营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经营理念,以及外贸生产“大市场、大外贸、大货主、大联合、大通关”理念。三是奉行管理文化:提出把企业当作作品雕琢,以及“横到边、竖到底、斜到角”的边角理论,直至实行标准化、三标一体化管理。
  芜湖港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装饰在环境中,渗透在制度中,融入到活动中,见诸于员工的行动中,展示在品牌形象中。实现了“先进、自觉、系统”的文化机制、体系,形成了文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刚柔相济、宽严并举、情理交融的管理特色。
  文化管理的极至体现是人文关怀。近年来,芜湖港强势推进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人本管理。通过提高员工待遇(6小时工作制、免费午餐、加薪等)、加强培训、全面推行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责任制等方式,积极为员工创造福利,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打造了一支创新意识强、运筹谋略多、决策水平高的两级管理团队,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科学发展中再铸辉煌

  孙新华常说:“企业发展无顶峰论。”尽管港口业已成为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集装箱中转及外贸主枢纽港,港口通过能力已达5000多万吨,跻身于全国先进大港行列;尽管企业效益指标连续13年赢利,年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尽管企业总收入比13年前增长了5倍多、企业净资产增长了13倍多、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了5倍多,但他远没有满足。他说,一艘艘企业的航船在市场的海洋里劈波斩浪,稍加松懈,就会被大潮无情地抛弃。惟有鼓满前进的风帆,才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超前性思维,超常规工作”,这是他倡导的企业精神。“把事业当作作品来雕琢”,这是他治企的信条。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精神、干劲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港口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让我们再领略一下几个代表性的发展篇章!
  靠着这种信念、精神、干劲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于2000年成功实施了股份制改造,组建了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3月28日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0575)。上市公司始终规范运作、业绩优良。在历次巡检中,受到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一致好评。
  靠着这种信念、精神、干劲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主持制定并实施了《芜湖港发展战略研究》和《芜湖港“十五”、“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他给芜湖港的发展定位是:建立一个以商务、信息、物流“三平台”为基础,以朱家桥、裕溪口、综合物流等“基地”为重点,努力把芜湖港打造成为长江上最具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港口和行业旗舰,构建一流团队!按照港口发展战略,他强势推进港口建设:一是扩建了裕溪口32#煤码头,港口煤炭中转能力提高了近一倍;二是建成了安徽省“861”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裕溪口配煤项目一期工程,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产能,而且改变了港口传统单一的煤炭中转方式,为港口实现由传统装卸向现代物流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扩建了朱家桥3#泊位,年设计集装箱通过能力5万TEU;四是扩建了朱家桥15#、16#码头,朱家桥分公司散货通过能力翻了一番;五是正在建设朱家桥十万标箱专用码头。该工程总投资2亿元,目前水工部分已施工,陆域部分已开始地质钻探,机械设备已开始制造。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
  靠着这种信念、精神、干劲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狠抓信息化工作,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港口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港口开通了信息门户网站、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商务信息平台、外贸码头海关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企业一卡通系统和海关等口岸部门的一体化信息网络,加快了通关速度,满足港口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3年来,为了把一个个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他的足迹踏遍了几乎所有的货主和相关单位的门槛。为了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他经常深入现场办公。超前性思维,许多决策很多人当时感到不可思议,但随后的事实往往让人感慨他的敏锐和独到。他作风扎实,雷厉风行,超常规工作。跑项目、跑业务,北京、上海他往往是当天来回。他勤于学习。他常说,学习是创新和超越的动力和源泉。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大量书籍,内容涉及各个学术领域。在工作之余,他不仅完成了财务专科学习,通过了上海海事大学的MBA培训,而且完成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交通管理专业、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班的学业,还被中国领导科学院授予博士学位。
  企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好的带头人,优秀的企业家不断推动着企业跨越式发展。芜湖港的发展倍受社会瞩目:港口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标一体化”认证。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交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等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中国诚信企业、全国交通行业文明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和安徽省文明单位、新徽商明星企业等称号。被美中经合组织和中国文化研究会评为美中经济合作组织中国首席企业和中国港口企业文化建设一级典范。他本人2003、2004、2005、2006年蝉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全国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交通部人事部全国劳动模范、美中经济合作组织中国首席企业家、安徽省首届创业新闻人物、交通部长航局廉政模范带头人、交通部长航全线十大杰出人物等称号……《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新华文摘》、《经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经理日报》、《中国水运报》、《中国企业报》、《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日报》、《经济导报》等诸多媒体都对他予以了报道。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孙新华总是保持理性、成熟的思考。他说:他要带领广大员工加快实现“十一五”战略目标,为长江航运、芜湖市、安徽省及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芜湖港将以“科学发展的雄心、科学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目标”理念为统领,充分利用长江水运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速由传统装卸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努力建立一个以商务、信息、物流“三平台”为基础,以朱家桥、裕溪口、综合物流“三基地”为重点,大集团模式的现代物流企业,打造长江上最具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港口和行业旗舰!这就是崛起的芜湖港风采!(来源:中国水运网)
主办单位:池州市交通运输局 站点地图
http://jtysj.chizhou.gov.cn/ 皖ICP备2021012309号-1
地址:池州市长江北路68号 咨询电话:0566-2125564
网站标识码: 3417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