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池州市基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畅通省道和农村公路连接,提升旅游服务功能,赋能大黄山核心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就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创新交通旅游产品,拓展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切实增强游客体验感、群众获得感,加快推动我市交旅融合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23年底,全市共有普通国道6条、省道12条,总里程1180公里,路网规划为“七纵五横五联”,其中:建成一级公路272公里、二级公路699公里,高等级公路占比约82%。近年来,相继建成G318青阳至南陵、G318池州至殷汇、G530查桥至牛矶、S225齐山至万罗山等一级公路约100公里;开工建设G236殷汇至查桥、S358青阳至红石、G530石台至查桥等一、二级公路约180公里,持续提升路网综合服务水平。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8064公里,其中县道1461公里、乡道2817公里、村道3786公里。“十四五”以来,全面攻坚“四好农村路”建设,分步完成5136公里窄路加宽、路面硬化、等级提升等任务,改造危桥93座,建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083公里,初步形成干支相连、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体系。
二、工作举措
加快“快进慢游”交通网建设。遵循“市域一体、统筹推进”原则,聚焦“环九华山、环升金湖、聚主城区、沿秋浦河”总体发展战略,打造池州“两山一湖”环线旅游公路网,编制环九华山“两环两连”、仙寓山“一环四线四驿多境”和升金湖“一轴两环九联”旅游公路建设方案,重点建设G236殷汇至查桥、S358青阳至红石、“九华秘境”等200公里一二级美丽公路;加快推进S473源头至黄柏改建工程,该项目已列入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开展前期方案设计;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024年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7.8亿元,计划实施提质改造工程110公里(X523七井至棠溪公路已列入2024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叠加项目资金1.4亿元,综合整治G318池青九公路路域环境,全力打造“看的美、养得起、留得住、管得牢”的池州特色美丽公路,为全域旅游建设筑牢基础。
优化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大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定制客运、乡村旅游班车,开通池州主城区环城旅游公交线路、池州高铁站至牯牛降景区旅游直通专线等15条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通过协同整合交通站点线路和旅游资源产品,彰显旅游便捷化、多点化、全过程。城市、城乡、城际公交纯电动化、移动支付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改善公共交通出行体验。
持续拓展交通设施服务功能。推动公路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升级,在路侧空间富裕地段增设港湾式停车区、观景台等;结合全域旅游规划、风景道规划等要求,推动青阳陌上星空西京岭、东至天空之城、贵池杏花村等文旅区打造高标准、高品质房车、自驾游露营基地;加快标识标牌数字化建设,及时预警和引导游客出行,通过数据分析挖掘,预测区域客流、出行特征,智能调度客运服务。建成“智慧交通”“智能公交”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旅游客运智能调度、客运市场安全监管,努力为广大游客在池州“深度游”“乡村游”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保障。
全力落实资源要素保障。加强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对接,成功将九华山机场改扩建、S358青阳至红石、池州旅游码头等交旅融合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清单,争取更多的用地、资金支持;牢牢把握上级政策方向,积极申报养护项目计划,最大化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资金争取位列全省前列。国省干线公路日常养护和桥梁巡检综合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农村公路列养率100%,贵池区黄栗路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级2022年“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畅通旅游道路。为“旅”而联,高水平打造“慢游”交通微循环。持续建设一批通往重要旅游景点的农村公路项目,打通域内民俗旅游以循环道路和连接线为补充的旅游交通网络,进一步扩大对旅游景点的覆盖范围和延伸深度,创建省级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
二是打造美丽公路。为“旅”筹谋,高标准构筑“快进”旅游美丽公路网。全力推进“环九华山”、“环牯牛降”、“环升金湖”等3条旅游风景道规划建设,畅通交通干线与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区“最后一公里”,打造主线联通、支线成环、末端通达的旅游交通网。
三是优化运游服务。为“旅”赋能,高质量推进交通设施功能化。聚焦九华山机场、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等客运枢纽建设,优化完善旅游客运线路,实现枢纽站与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无缝对接。同步完善公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道路景观化、品质化,开发自驾游线路,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赛事,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换,提升交旅融合经济和社会价值。
池州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16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