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1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29 11:27
来源:池州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刘宁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池州港口整体提升工程,助推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在新发展阶段,为加强池州港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抢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我局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规划、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市抢抓“水运安徽”发展机遇,科学谋划一批重点水运项目列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皖政办〔2021〕12号)》《安徽省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经多方争取,《安徽省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征求意见稿)》将池州港列入长江港口枢纽主轴,江口港区、牛头山港区 、梅龙港区 、东流港区、乌沙港区、童埠作业区等列为全省重要港区(作业区)。
二、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
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加强与长航局沟通对接,加快推进安庆南水道、贵池南港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支持,为保证宝镁童埠码头航道条件,向省交通厅争取2024年航道养护资金1400余万元,用于实施青通河航道养护工程,目前正在开展施工招标。
加快港口项目建设。加快专业化、规模化港区建设,坚持乌沙港区、秋浦港区等新港区开发与东流港区、青通港区等老港区升级改造并重。目前,乌沙港区公用码头工程水域部分基本完工,陆域部分已开工建设。东流港区公用码头工程正在向交通运输部申报港口岸线。秋浦港区殷汇公用码头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童埠码头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报批。
三、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临港物流业。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港口物流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调研、研讨等工作,积极支持投控集团搭建港口物流服务平台。依托丰富的港口、航运资源,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大力发展船舶制造、镁产业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初步形成乌沙船舶工业基地、童埠镁产业深加工等临港物流园。
促进港口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推动金九华旅游码头基础设施提标,提高游轮接驳能力和停靠安全系数;积极探索开通直航航线,巩固其安徽省唯一长江游轮停靠点地位;开辟长江精品游轮旅游航线,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码头与城市旅游体系的衔接,优化集散疏运系统,实现景区快速联通,推动港口文旅深度高效融合。
四、积极融入长三角港航一体化
加入长三角航运创新联盟。2023年8月14日,第四届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大会在芜湖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发展多式联运,促进航运高质量发展”。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多地的港航管理服务部门、港航企业等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除交流学习、签署《协同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外,还正式将池州市及合肥市的港航管理服务机构纳入长三角航运创新联盟,联盟成员由原来的16个增加到18个。
积极引导辖区港口企业与长三角港口合作。积极引导池州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加强与长三角主要港口合作。目前已与上海港、南京港、泰州港、镇江港等港口开展了集装箱运输业务合作。积极发挥港口协会纽带作用,组织部分港口企业赴宁波—舟山港、湖州港等地调研,寻求合作机会。
五、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工作
联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持续推动池州港东至经济开发区铁水联运设施联通项目、石台非金属矿铁路专用线项目、贵池矿产品运输铁路专用线、池州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达10亿,同时建成池州港远航江口港区省级物流示范园区。
智慧物流平台互联互通。启用“池州港江口港区智慧物流平台”,集成指挥物流平台、全场景可视化监控、生产粉尘监测等系统,实现运输生产全过程动态监控,信息实时互联共享。
运输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今年以来,我市水路货运量累计达5775万吨,同比增长6.52%;集装箱吞吐量达7122标箱,同比增加3.89%。
目前,池州港拥有港口企业30家、泊位85个(其中5000兼顾10000吨级27个),池州港远航公司码头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有集装箱泊位1个,设计年吞吐能力5万标箱;水运企业54家、营运船舶1120艘、481.53万载重吨。2023年,池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43亿吨,同比增长9.8%,跃居全省第1位,继连续3年突破亿吨之后再创新高;集装箱吞吐量1.92万标箱,同比增长54.6%;水路货运周转量661.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5%。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以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港区功能定位、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等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池州港综合服务功能,奋力以航运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交通运输局事业的关注,并期望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
池州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