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交通执法支队案件处理中心成功办结一起棘手案件,该起案件中一名出租车司机因未经乘客同意拼客被查处后,情绪抵触、拒绝沟通。“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寄件没人收……”面对玩起“躲猫猫”的当事人钱师傅,执法人员没有灰心,他们转换思路、多方联动,最终寻访找到当事人,并通过耐心细致工作打开了当事人的心门。
执法人员认真倾听当事人陈述申辩,安抚当事人激动的情绪,在近三个小时的耐心沟通中,既与他讲法理也谈情理。最终,钱师傅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并郑重承诺今后规范营运。
像钱师傅这样试图以“失联”回避处理的案件并不少见。每一次,执法人员都迎难而上,他们通过技术定位查找车辆、联合出租车公司、联系家属、反复上门耐心等候等方式,确保当事人知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把“硬骨头”啃下来,也是为了避免“一罚了之”,真正给当事人一个说理的机会。“哪怕当事人一开始不愿意沟通,我们也要主动创造沟通条件。”案件处理中心执法人员这样说。
执法不是单方面的处罚,而是双方在法律框架下的有效沟通。越是当事人不愿出面,执法人员就越要积极作为,通过有效沟通保障权利、实现教育。被“拒之门外”的执法人员不仅要主动打破当事人用“失联”筑起的物墙,更要用执着与诚意打破“心墙”。这些“较真”的执法人员,正用一次次多走的弯路、多打的电话、多做的解释,展现着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执法理念。他们相信,真正的执法温度,就体现在对每一个人陈述与申辩权利的尊重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